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的一份報告,目前智能電網主要存在六大挑戰(zhàn):監(jiān)管方激勵機制裹足不前,這種政策環(huán)境因素阻礙了智能電網創(chuàng)造有說服力的商業(yè)應用案例;未來立法方向不夠明朗,在整個公用事業(yè)(2081.272,92.40,4.65%)價值鏈中,風險和收益很難進行調整和分配;數據隱私、網絡安全、可交互性和標準等方面仍面臨挑戰(zhàn);目標沖突的情況依然存在;試點項目在客戶互動方面也遇到挑戰(zhàn),包括如何與客戶有效交流等。
智能電網的構成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傳輸、信息集成、分析優(yōu)化和信息展現等幾個方面。智能電網大大擴展了監(jiān)視控制與數據采集系統(tǒng)(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的數據采集范圍和數量,采集涉及電網運行、設備狀態(tài)和客戶計量在內的多種實時數據。電網公司將這些實時數據和其它管理數據等通過更先進的通信方式進行傳輸、集成,并進行分析優(yōu)化,再將經過分析優(yōu)化處理后的信息以用戶定制的門戶和儀表盤方式呈現給用戶。
從目前相關試點的經驗看來,在實現智能電網的過程中,技術上相對來說并不是問題,更大程度上應該關注相關機制,以及整體環(huán)境對于發(fā)展智能電網的支持。
在機制改變后,人的行為才可能逐漸改變。但是,依然可能有很多對新的機制(如電價機制)不敏感的人。那么,除了采用自動化程度更高的電表對用電端直接進行控制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對不敏感用戶的消費行為進行改變。而且,人們的用電行為不斷發(fā)展,基于新模式的定價機制也需要不斷改進。
資料顯示,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用戶側管理投資(最后一英里)將占智能電網總投資的一半以上。然而在中國,基于自身特點,相對而言輸配電側和發(fā)電側的重要程度將顯著提高。
中國式智能電網的核心是什么?因為資源稟賦和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造成的電力供需的不平衡,中國式智能電網將主要以調度的智能化為體現載體。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能發(fā)電調度、實時監(jiān)視和控制、分析預警和輔助決策、優(yōu)化的調度計劃、提升特大電網安全穩(wěn)定控制水平和電網經濟運行水平,以及提升電網管理和決策水平。而實現智能調度也需要打造四個平臺,即實時監(jiān)控和預警平臺、調度計劃平臺、安全校核平臺、調度管理平臺。
中國式智能電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主干網架,各級電網協(xié)調發(fā)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的,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chuàng)新、國際領先的智能電網。中國式智能電網在發(fā)電將側重發(fā)展清潔能源接入和諧波控制技術,在輸配電側將涵蓋智能調度與分析系統(tǒng)、柔性輸電系統(tǒng)、大容量儲能裝置、智能化變電站和配電自動化等多個領域。
特高壓的到網電價明顯低于中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煤電上網電價,特高壓到網電將與中東部火電形成競爭態(tài)勢,這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市場配置作用,降低電力供應成本。在特高壓骨干網中,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HVDC)等技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電網公司的向家壩-上海的800千伏高壓直流項目,在輸電容量和傳輸距離方面都挑戰(zhàn)了世界紀錄,其6400萬千瓦輸電容量和近2000公里的輸電距離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根據對該線路做出重要支持的ABB公司的資料顯示,該線路損耗僅僅只有不到7%。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可以將從電廠發(fā)出的電力從交流轉換成直流進行傳輸,然后再轉回交流供用戶使用。
而作為智能輸電網物理媒介的數字化變電站的推廣也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目標。數字化變電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設備、網絡化二次設備在IEC61850通信協(xié)議基礎上分層構建,能夠實現智能設備間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現代化變電站。數字化變電站分為過程層、間隔層和站控層,各層內部及各層之間采用高速網絡通信。在該方案中,通過智能控制裝置實現對一次和二次設備的智能化控制,大大減少了控制電纜,優(yōu)化了二次回路,簡化了設計,真正實現了智能開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