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景下的能源與電改

時間:2014-06-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年來中國能源需求強勁,同時擴大對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進口天然氣逐年大幅攀升。中海油以及中石油兩家公司主導了中國天然氣水陸兩線進口:中石油主導了陸地管道進口;在海上,則是中海油稱雄。

近來能源與電改成為電力行業(yè)探討的熱點,這與中國與英國、俄羅斯簽署能源大單、“能源安全戰(zhàn)略”為主題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不無關系。

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身份主持召開了該小組第六次會議,會議主題為研究能源安全戰(zhàn)略。此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fā)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fā)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zhàn)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啟動能源領域法律法規(guī)立改廢工作。

5月21日,中俄兩國持續(xù)了十余年之久的俄國天然氣出口談判終于迎來了瓜熟蒂落的那一天。根據這份雙方鍥而不舍反復磋商才達成的協(xié)議,俄國天然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將從2018年起以每年380億立方米的規(guī)模向中國連續(xù)供應30年的液化天然氣(LNG),相當于每年輸送2800萬噸天然氣。

另外,6月16日,李克強總理開始了訪問英國和希臘之行,與英國簽署合作大單,這一次300億美元經貿合作大單,中國依然是以“買”為主,但中國所買是英國BP在世界多地生產的液化氣(采購金額200億美元),剩余的100億美元,則改為由中國向英國輸出中方的高端制造,以及中英技術合作、科研合作、技術開發(fā)推廣的合同金額。譬如,由中方資本投資英國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由中方資本投資英國的核電、高鐵、海上風電、光伏項目。

在這兩三件事情中能源與電改成為熱點下的重點,那么現如今的能源與電改的情況如何?

能源戰(zhàn)略布局基本完成

近年來中國能源需求強勁,同時擴大對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進口天然氣逐年大幅攀升。中海油以及中石油兩家公司主導了中國天然氣水陸兩線進口:中石油主導了陸地管道進口;在海上,則是中海油稱雄。

有研究人員表明中英、中俄能源領域的合作意義重大,不僅拓寬了中國天然氣進口渠道、保障了天然氣供給能力,還幫助中國順利完成能源戰(zhàn)略基本布局,未來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爆發(fā)的可能性會逐漸縮小,清潔能源的消費占比將穩(wěn)步提升,來自海外市場的燃氣進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外依賴度較高是我國近年來能源行業(yè)的主題,國家層面、有關部門對此采取了各項舉措,以期能夠提升國內供給能力、豐富進口渠道,避免太過依賴中東地區(qū)而影響能源安全。前段時間中俄天然氣供銷合同的簽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燃氣進口壓力,中國將從東部沿海、南亞國家、中東地區(qū)、中亞各國、俄羅斯等進口天然氣資源,供給能力明顯得到增強、多元化進口戰(zhàn)略也將逐漸擺脫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之,管道氣比液化氣價格便宜許多,中俄雙方將在能源領域展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

而當外部渠道開拓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后,如何提升國內產油產氣能力便顯得尤為關鍵,常規(guī)燃氣勘探開采、非常規(guī)燃氣的利用、頁巖氣革命等諸多工作還需石油巨頭加大努力。畢竟,燃氣在能源行業(yè)的地位會大幅攀升,治理霧霾、能源結構調整等重大工程的實施都離不開燃氣行業(yè)的支持,無論是從短期經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來看,還是從長期社會效益來看,燃氣行業(yè)都將成為最有投資前景、發(fā)展最為良好的行業(yè)。

中國能源戰(zhàn)略布局基本完成,但價格形成機制工作也需同步跟進,定價權的爭奪將是未來中國政府部門、龍頭企業(yè)的重點工作,價格倒掛現象急需解決。而深化改革、市場化改革必然要求行業(yè)集中度有所下降,民營企業(yè)應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上中下游全產業(yè)鏈的開放勢在必行,寡頭壟斷的局面亟待破解。接下來燃氣行業(yè)還有更多重點工作需要開展,有關部門所制定的產業(yè)政策值得投資者關注,燃氣行業(yè)有望迎來“黃金十年”。

兩大原因造成我國電改“雷聲大、雨點小”

我國2002年頒布了被業(yè)內稱為“5號文”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方案,但十余年過去了,電改仍被一些媒體形容為“雷聲大、雨點小”。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今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表示,外部的環(huán)境和條件及“5號文”本身的爭議是電改受阻的兩大原因。

曾鳴在接受采訪時稱,電改遇阻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就是外部的環(huán)境和外部條件。因為當時在擬定“5號文”和“5號文”剛出臺的那段時間里,我們對未來的一些外部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的預期和后面實際發(fā)生的有比較大的偏差,我們知道電力體制改革與外部條件和環(huán)境是相關的,外部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那么電力體制改革就受到一些影響,有些目標不能按期完成。

其次,當時“5號文”對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實際上我個人理解,在整個社會上并沒有達到完全的共識,有些問題可能還沒有經過深入的論證,本來就有一些爭議,這也是一個原因。

直購電是中國電改最佳突破口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中,電力體制改革被重點提及,那么我國電改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模式?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表示,我國經過十年電力改革的實踐,供需雙方直接對接的直購電模式是目前比較認可的電改最佳突破口。

曾鳴稱,電力市場模式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模式,在國際上是多種多樣的,總結起來大概有三種模式:一種是把交易,甚至連電力調度,都獨立于電網的一種模式;還有一些國家,采用的是不但交易和調度獨立出去,另外輸電和配電網也是分開的。廠網分開的模式是普遍的模式,但是同時也有一些,交易、調度、數配組合的模式,有的是它們兩者分開了,另外兩者沒分開,或者有一個分開的,另外三個合在一起,也有很多國家是這樣的模式。

曾鳴表示,我們國家經過這十來年,特別是“5號文”以來十幾年的實踐,大家比較認可的,或者比較趨同一致的觀點,還是認為把供需讓他們直接見面,就是叫做雙邊合約模式,而調度機構還是在目前和可預見的將來還是放在電網里面,另外輸電和配電,普遍認為各自都有自然壟斷屬性,因此在現階段也不宜分開。

所以中國目前比較認可的最佳突破口還是直購電模式。這個模式現在經過各種觀點的反復的研究論證和爭論,比較達成一致的就認為這種供需直接見面這種雙邊合約模式,還是比較符合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模式,我們也是經過反復論證了各種主客觀因素,根據中國國情,也參照國際上的發(fā)展趨勢,也考慮到市場經濟給我們電力工業(yè)帶來的影響,特別也考慮到整體資源優(yōu)化配置,還有電力一些非常特殊的物理規(guī)律,最后認為直購電模式還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模式。

總之能源戰(zhàn)略布局已基本完成,而電力體制改革還在困難中摸索前行。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kcrb.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